编者按:在“六大消费工程”、“十大扩消费行动”等政策措施的协调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升级,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为向社会大众呈现我国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的工作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组织编写了《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现节选部分内容推送,供交流借鉴。
《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系列发布之八:家政服务消费发展情况〈二〉
家政服务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家政服务作为传统行业,一直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增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行业发展得到广泛关注,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家政服务正在逐步由粗放式发展走向专业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一)家政服务标准化程度提高。在家政服务龙头企业的支撑下,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其他涉及家政服务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开展家政服务标准制(修)订,截至目前,已发布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20余项。各地区积极引导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展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围绕家政服务企业经营、家庭看护、家务管理、家庭保洁、家庭餐制作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出台地方标准,仅山东省已经出台24项地方标准。
(二)家政服务合同制不断推广。使用家政服务规范合同文本,已经成为行业企业、家庭用户的共识,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制定发布了《家政服务示范性合同文本》,积极向企业推广使用,家政服务企业在提供家政服务时,都能自觉与家庭用户签订家政服务合同,依据合同约定提供规范化服务。
(三)家政服务诚信建设逐步增强。一些地方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搭建了家政服务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家政服务诚信管理体系。上海市建立了家政服务员登记注册制度,鼓励家政服务员定期在行业协会注册个人身份信息、健康信息和技能信息,家政服务员持卡入户服务,实现了对家政服务员的有效管理。福建省建立了诚信服务管理制度(二维码制度),消费者可以使用手机扫描家政服务员所持的诚信服务卡,即时查询到家政服务员的身份、学历、健康状况、培训情况、职业技能、服务历史评分、从业经历等信息。家政服务员服务结束后,消费者可以通过诚信管理平台对家政服务员进行评价或进行投诉。北京市引用国家标准对本地家政服务企业进行“评星定档”,促进了家政服务规范化发展。
(四)家政服务职业化稳步推进。家政服务的旺盛需求,以及家政服务中的“月嫂”等工种的高收入,正在逐步改变社会对家政服务的认识。近年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家政服务人员平均薪酬快速增长,2017年,一线城市月嫂、母婴护理等岗位的月薪已经超过8000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000元左右,一些职业技能较高的“金牌保姆”,月薪甚至已经超过了白领阶层。居家保姆的平均月薪也从上年的4000元左右上升到5000元,吸引一大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长期稳定就业,提升了家政服务行业的职业化程度。家政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家政服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印发后,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0余所高等学校、20余所职业院校、24所技工院校开设家政服务专业,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各地不断加大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仅北京全年培训就达6.4万人次、内蒙古全年培训12万人次。各级工会、妇联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培训。
(五)家政服务市场监管逐步加强。一些地区结合“3?15”和其他新闻媒体曝光的问题和重大案件,积极协调力量,加大对家政服务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执法检查力度,查处了一批违法行为和不诚信服务行为,不断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经营秩序。
(节选自《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